新鄉市焦化廠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焦化廠污水處理站主要負責處理蒸氨廢水、回收、精制車間的廢水、地面水、事故水、煤氣水封冷凝水等,采用厭氧-缺氧/好氧工藝,即A2/O法,處理能力為260m3/h外,共有兩個系統,單系統處理水量130m3/h,由預處理、生化處理、混凝反應沉淀和污泥濃縮等四部工序組成。
來自各車間的廢水首*人預處理工序,在除油池靠重力去除輕油、重油后和來自蒸氨的蒸氨廢水一同進入調節池,對于進水水質和水量的調節,使水質混合均勻,再用泵送入浮選池,用氣浮法除去水中的乳化油。
調節后的廢水經厭氧、缺氧、好氧三個生物過程(簡稱A2/0),在除去廢水中酚、氰的同時,通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效去除COD、NH3-N等有機物。調節池來水自流人進人厭氧段,進行酸化以改變其有機物組成,提高可生化性;之后和二沉池的回流水一同進入缺氧段,缺氧菌以水中的有機物做為反硝化過程中的碳源,硝酸鹽、亞硝酸鹽替代氧做為電子終受體進行無氧呼吸,使這部分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將硝態氮還原成氣態氮散到大氣中。出水進人好氧段,在好氧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掉絕大部分的酚、氰,同時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將氨氮氧化成硝態氮和亞硝態氮,以供在缺氧段進行反硝化。由于廢水中缺少細菌生長繁殖需要的磷元素,需在厭氧池中加入*。為補充硝化過程消耗碳源和調節Ph值,在好氧池入口加入碳酸鈉,以滿足生產需要。
生化處理后的廢水由于色度、SS和COD仍比較高,難以達到排放標準,須采用混凝沉淀處理,即通過向二沉淀池投加化學藥劑來破壞膠體穩定性,使廢水中膠體和細小懸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離的絮凝體,在通過沉淀池加以分離,保證出水COD等達標。
生化過程主要發生在好氧池和缺氧池。好氧池內生化過程,需氧量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有機物轉化為只H20、C02、NH3所需氧量;另一部分是硝化過程所需氧量,包括氨氮轉化為硝態氮所需氧量,及氧化有機物所需氧量和微生物內源呼吸需要的氧量。溶解氧的操作范圍一 般是高于含碳污水所需量的30%^~40%就完*滿足需要。溶解氧不足就無法進行硝化反應或反應不*;溶解氧過高,則細菌會自身氧化分解,并且也影響反硝化反應。我廠好氧池D0控制在2~5mg/L。若溶解氧低于2MG/l,36h后NH3-N馬上大幅度上升,不及時調整,系統難以維持。
缺氧池內反硝化菌屬兼性菌,一般DO控制在<0.5mg/L, 就能確保脫氮反應順利進行。若缺氧系統DO>0.5mg/L外,出水NO2-、NO3-高。
為進一步凈化生化后的廢水水質,應模擬生產現場,進行實驗室混凝效果試驗,對混凝劑的各種配比進行重組和優化。這樣優化后的混凝劑混凝效果會更好。從工藝上,在加藥池后增設一曝氣管,這樣,*可使混凝劑充分接觸反應;第二增加藥劑內溶解氧含量,阻止Fe3+向Fe2+的轉化,氧化性提高,從而可提高COD的去除率。
焦化污水處理工藝:
一、絮凝沉淀法,焦化廠污水處理能用到絮凝劑。焦化廠的蒸氨廢水在處理過程中都會用到無機絮凝劑聚合硫酸鐵、有機絮凝劑聚丙烯酰胺。目前國內的焦化廠一般實用聚合硫酸鐵作為混凝劑,聚丙烯酰胺作為助凝劑來對焦化廢水進行深度的處理。
二、生化法,“A—A—O”法即“厭氧—缺氧—好氧”法,是目前用于處理含氨氮的焦化廢水的有效方法,能夠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同時能分解水中的其它有機污染物,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生化法作為污水處理的核心技術抑制得到研究者的應用和關注,在其基礎之上,人們不斷開發出了很多的相關技術,如生物脫氮技術等等。
三、化學氧化法,用來去除污水中的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具有較高的效率,但在工程應用中需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微電解技術,國內外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的工程應用,但應用于焦化污水處理還未見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