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體中由于含有各種雜質,不能滿足供水水質的要求,因此需要進行處理。給水處理的任務就是對原水進行加工,使水質符合生活或工業用水的各種要求。由于原水水質的差異以及要求達到的水質標準不同,因此采用的給水處理工藝手段也不盡相同。
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要求,應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執
行。根據不同的原水水質特點,采用有效、可靠的水處理工藝,使成品水能達到無色、無臭、無味、無懸浮固體、無有害物質、不含致病微生物或細菌等的要求。
去除水中懸浮固體懸浮固體包括天然水中原有的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混入的,或者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泥沙、細菌、病毒、藻類以及原生動物包囊等,都是天然水中常見的懸浮固體。懸浮固體的含量基本上是由水的濁度和微生物參數反映出來的。飲用水所涉及的處理問題基本上也是去除懸浮固體的問題,所以濁度和大腸菌類是飲用水水質的兩項重要的參數。
去除水中有害溶解物質
隨著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飲用水的處理常會遇到原水受到如鐵、錳、氟、砷等各類有害溶解物質污染的突發性水質事故,且事故出現越來越頻繁。
去除水中溶解有機物腐殖質是天然水中存在的主要有機物,是產生色度的主要原因。水中出現較大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污染引起的。這些有機物的含量和去除效果由水的BOD、TOC、UV吸光度等參數數值的降低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