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一體化電子廠廢水處理設備專業施工
從生產車間出來的家電產品金屬表面處理含酸的生產廢水先通過廠區現有的管網收集,然后自流流入廢水調節池。廢水調節池的作用一是主要是儲存,二是均質均量,由于設備清洗及地面沖洗廢水排放的時間、酸度以及量不同,需要調水池來儲存、混合中和,從而達到均質均量,以減輕后期酸中和的效果。
當廢水調水池的水位達到一定水位后,通過液位浮球控制污水提升泵啟動,把調節池的污水提升到pH調節池進行酸堿中和調節。在pH調節池中,通過pH控制儀控制燒堿的投加量,使廢水的pH值調節到6~9之間,整個過程采用機械攪拌,經過調節處理后的廢水自流流入混凝反應池進行混凝處理。
在混凝反應池中,通過加藥泵投加混凝劑PAC溶液,使水中的含油分子顆粒與PAC結合,形式大量的小分子顆粒,然后再加入助凝劑PAM,使小分子顆粒經過搭橋、撲捉、絮凝等作用,生成大量的大分子顆粒,形成“礬花”;整個過程采用機械攪拌。經過混凝反應后的廢水自流流入斜板沉淀池進行沉淀凈化處理。
斜管沉淀池是根據平流式沉淀池去除分散性顆粒的沉淀原理,在池內增加許多斜管后加大水池過水斷面濕周,同時減小水力半徑,為此在同樣的水平流速V時,可以大大降低雷諾數Re,從而減少水的紊動,促進沉淀。另外加設了斜管使顆粒沉淀距離大大縮短,減少沉淀時,沉淀效率大大提高。自流流入斜板沉淀池的廢水,水中的污泥經過重力流沉淀于池底,然后通過污泥泵,把污泥排放到污泥濃縮池進行儲存。而沉淀池的上清液則通過重力流自流入氣浮反應池進行氣浮反應處理。
在氣浮池反應池中,循環水(來自氣浮反應池的末端出水處)經氣液混流水泵加壓到0.3-0.4MPa送進氣浮池。由于氣液混流泵的作用,將大量空氣充分溶于水中,形成溶氣水,作為工作載體,然后經快速釋放。這時溶解在水中的過飽和空氣便形成無數微細氣泡逸出,進入氣浮池。而水中大量比重小于或等于水比重的膠體物質,在氣泡的作用下上浮到液面上,然后收集水槽收集,最后通過排放管道自流流入污泥濃縮池進行儲存,而中下部的清澈廢水則自流流入砂過濾池進行過濾處理。經過氣浮反應處理后,廢水中的COD、SS
廢水經車間排水管道收集后匯入車間外初級沉淀池,經過人工格柵(寬0.5m,渠深1.5m,柵條間隙5mm,304SUS材質)攔截除去細小的高粱皮、谷殼后進入初沉池(3.0m×2.0m×1.5m,1座),經初級沉淀后自流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
3.2 調節池
調節池1座,主要用于調節水質、水量,同時起到預酸化作用。有效池容為30m3,HRT為36h。池底設置曝氣穿孔管,氣源由回轉式風機提供。在空氣的攪拌作用下,廢水充分混勻。池體采用全地埋式鋼混結構,內部防腐。配套設備:2臺(1備1用)潛污泵,Q=7.0m3/h,H=8m,N=0.25kW。1臺pH在線監測儀。2臺回轉式風機,1用1備(與A/O池和MBR池共用),參數為1.77m3/min,0.5kgf/cm2,2.2kW。
3.3 一體化混凝沉淀設備
混凝沉淀設備1套,采用一體化碳鋼防腐結構。通過堿加藥泵向pH值調節區投加質量分數為10%的NaOH,調節廢水pH值至7.5~8.0,并在混合區和絮凝區分別投加PAC和PAM,進行混凝反應,pH值調節區和混合區HRT為20min,有效容積為0.3m3。絮凝反應區HRT為40min,有效容積為0.6m3。沉淀區有效容積為6m3,HRT為4h,水力負荷率為0.4m3/(m2·h)。沉淀區為豎流式并采用重力排泥。配套設備:1套一體化混凝沉淀設備,尺寸為3.0m×2.0m×2.5m,包含1臺pH在線監測儀。2臺快速攪拌機,60rpm,0.75kW,1臺慢速攪拌機,30rpm,0.75kW。1套PAM加藥系統,包括加藥泵1臺,Q=9L/h,N=0.04kW。溶藥桶1套,300L。1套PAC加藥系統,包括加藥泵1臺,Q=15L/h,N=0.25kW。溶藥桶1套,300L。1套堿加藥系統,包括加藥泵1臺,Q=50L/h,N=0.37kW。溶藥桶1套,500L。重力排泥系統1套。
3.4 ABR厭氧池
ABR厭氧池1座,利用厭氧菌群形成污泥床降解有機污染物并完成出水的固液分離。采用半地埋式鋼混結構,內壁防腐。有效容積為80m3,HRT為96h,設計容積負荷為5.0kgCOD/(m3·d)。配套設備:1臺厭氧循環泵,Q=7.0m3/h,H=8m,N=0.25kW。1臺pH在線監測儀。60立方彈性懸掛填料,φ150×2000mm。
3.5 A/O池+MBR池
A/O池+MBR池1座,利用缺氧和好氧環境交替實現生物脫氮除磷,同時去除部分有機物。A/O池均采用半地埋式鋼混結構。缺氧池有效容積為20m3,HRT為24h,設計容積負荷為2.0kgCOD/(m3·d),MLSS為3000mg/L,DO值控制在0.4mg/L以下。好氧池有效容積為20m3,HRT為24h,DO值為2.0mg/L,設計容積負荷為1.0kgCOD/(m3·d),MLSS為4000mg/L。MBR池有效容積為20m3,HRT為24h,DO值為2.0mg/L。硝化液自MBR池末端回流至缺氧池,回流比為200%。配套設備:2臺回轉式風機,1用1備(與調節池共用),參數為1.77m3/min,0.5kgf/cm2,2.2kW,配置變頻器。30立方彈性懸掛填料,φ150×2000mm。膜式曝氣盤微孔曝氣系統,曝氣器及附件36套。硝化液回流泵1臺,Q=7.0m3/h,H=5m,N=0.25kW。MBR膜組件1套,PVDF中空纖維膜150m2。自吸式離心泵各3臺,2用1備,分別作為產水泵和反洗泵使用,Q=3.0m3/h,H=8m,N=0.37kW。2套膜化學在線清洗系統,化學清洗時分別使用堿性次氯酸鈉和檸檬酸進行清洗,300L,25L/h。
鎮江一體化電子廠廢水處理設備專業施工
3.6 清水池
清水池1座,存儲MBR產水,同時作為MBR膜在線反沖洗水源,采用半地埋式鋼混結構。有效容積為8m3,HRT為8h。
3.7 污泥濃縮池
污泥濃縮池1座,有效容積為8m3。采用半地埋式鋼混結構。采用重力濃縮連續式操作,污泥濃縮時間為48h,池體極限固體通量為30kg/(m3·d)。配套設備:1臺螺桿泵1,Q=2m3/h,P=0.6MPa,N=1.5kW。1臺廂式壓濾機,過濾面積為10m2,N=2.2kW。
4、調試與運行
4.1 工程調試
本工程2017年12月份建成,并于2018年2月開始調試運行,系統采用20h連續運行,調試期約3個月。
4.1.1 混凝沉淀調試
通過加藥泵向混凝區中投加混凝劑(PAC、PAM)和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根據廢水水質和水量確定混凝劑和NaOH的投加比例,以pH值達到7.5~8.0和混凝沉淀效果良好為準。每日需排泥一次,當處理水量和去除效果達到設計要求時,即完成調試。
4.1.2 ABR池調試
ABR厭氧池的接種污泥取自當地鄉鎮污水處理站的濃縮池污泥,接種污泥體積為40%池容。將污泥投入ABR池后加滿用自來水稀釋后的原廢水,稀釋比例為5:1。控制調試階段pH值為7.5~8.0,營養物質比例取COD:N:P=(300~500):5:1。啟動初期控制進水流量為設計值的1/5,進水COD濃度為3000~4500mg/L。在馴化一段時間后,當COD去除率達到60%左右時,逐步提高進水流量和容積負荷。經過60d左右各反應器進水流量和容積負荷均達到設計要求,COD去除率在70%左右,處理效果穩定。池內填料表面附著一層黑色生物膜,質感粘稠,基本完成掛膜,可認為調試完成。
4.1.3 A/O+MBR系統調試
A/O、MBR調試與ABR厭氧系統調試同時進行,ABR池出水進入A/O池。好氧池和缺氧池的接種污泥均取自當地鄉鎮污水處理站的濃縮池污泥,接種污泥體積為30%池容,投入接種污泥后,灌滿自來水,并悶曝24h,待污泥呈黃褐色后開始進行。缺氧池采用微曝氣,控制缺氧池調試階段pH值為7.5左右,DO值為0.3~0.4mg/L,營養物質比例取COD:N:P=300:5:1。好氧池和膜池調試階段pH值為7.0左右、DO值為2.0~3.0mg/L、營養物質比例取COD:N:P=150~200:5:1。進水方式與ABR池同步。好氧池和膜池內采用連續20h曝氣。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前端,回流比為200%。采用逐步提高進水流量和容積負荷的方式進行調試。經過70d左右,與厭氧池同步進水流量和容積負荷均達到設計值,出水水質達到排放要求,處理效果穩定。同時,在填料表面出現一層黃褐色的生物膜,顯微鏡下可見草履蟲、腎形蟲和累枝蟲等。掛膜階段結束,可認為調試完成。MBR系統調試主要為產水泵和反沖洗泵程序的調試,抽吸泵運行8min,停2min。反復10個周期后進行在線反沖洗1次。產水和反沖洗采用PLC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