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日前,浙江環保廳印發《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調查報告》顯示,浙江省環保廳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以2016年為基準年,覆蓋環境與生態監測、環境治理業、生態保護三大領域中獨立核算的環境服務從業企業、行政、事業法人單位的統計調查,浙江省環保產業協會為統計調查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本文基于2016年度浙江省環境服務業財務統計數據,簡析及呈現環境服務業發展情況,以期為行業企業決策和發展提供參考。
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調查報告
隨著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大力實施,污染減排工作的持續深入,環境治理要求的日益嚴格,帶動了行業發展領域的拓寬和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環保產業作為浙江省重點培育的八大萬億產業之一,已經顯示出了業態創新、蓬勃發展的生機。環境服務業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環保產業成熟度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浙江省環境服務業飛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轉型升級新的增長點。具體呈現以下五方面的特點:
一、從業單位及人員數量快速增長,營業收入小幅增長。
圖1 2015-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因環境服務業發展態勢向好且門檻較低而受到社會資本追捧,一些在傳統行業嚴重虧損或被迫退出的企業轉而進入環境服務領域。2016年,浙江省調查范圍內從業法人單位661家(含企業、行政、事業法人單位),同比增長26.1%;期末從業人數3.86萬人,同比增加16.3%;營業收入約372.05億元,同比增長7.5%,營業收入呈現小幅增長。
二、以小微企業為主體的行業構成尚未改變。
圖2 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各類規模企業占比
環境服務業仍以小微型企業為主體,行業呈現分散狀態。從統計結果看,2016年大型企業(以營業收入劃分)共12家,占從業企業數量的2%,同比下降2%;中型企業共160家,占從業企業數量的27%,同比下降3%;小型和微型企業占比達到71%,同比上升5%。
三、行業空間分布較為集中,格局相對穩定。
圖3 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地域分布
2016年,環境服務業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且具有較高的區域集中度。77.7%的企業營業收入來自于杭州和紹興,僅22.3%來自其余城市。杭州具有省會的地緣優勢、經濟基礎雄厚、公眾環境意識較高,紹興諸暨近年來積極引導環保產業集聚發展,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以上兩市成為全省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的主要貢獻者。
四、水污染治理企業數量領跑其他領域,危廢治理年收入表現突出,固廢治理盈利能力表現優異。
圖4 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細分領域情況
圖5 2016年浙江省環境服務業細分領域企業營業利潤率
2016年,水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監測兩領域分別以36.9%、24.9%的從業單位數量占比,繼2015年后依舊穩居細分領域中的前兩位。其中,環境保護監測領域2016年單位數量占比較上年增加9.7%。與2015年相同,危險廢物治理仍在細分領域中收入高,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9.5億元,同比增長18%,接近行業收入總額的三分之一。
從盈利情況看,環境保護監測、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治理和危險廢物治理五大細分領域中,固體廢物治理領域以11.9%的營業利潤率成為盈利能力高的細分行業,環境保護監測領域營業利潤率約9.8%,以上兩個領域均高于企業營業利潤率全省均值6.4%。
五、非國有企業優勢地位明顯,行業集中度總體較高。
2016年,營業收入排名前20位的從業企業,以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有限責任公司等非國有企業為主,僅有3家國有企業或國有獨資企業。從行業集中度看,前20位營業收入之和約占環境服務業年度營業收入總額的55%。從細分領域來看,危險廢物治理為5個細分領域中行業集中度高的領域,營業收入前10位企業以20.8%的企業數量占比完成了該領域營業總額的93.5%,固體廢物治理行業緊隨其后,環境保護監測、大氣污染治理行業集中度居于中游,水污染治理行業的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
原標題:浙江省環境服務業調查報告:危廢治理年收入表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