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以來,環保上市企業年中報密集而至。在行業資本遇冷、行業負債率高企、嚴控金融風險的情況下,環保企業生存處境也愈發艱難。在此大背景下,營收規模已不再是環保企業追逐的首要目標,“大運營、重效果”屢屢被業界所提及,如何在“活下去”前提下擁抱新常態成為當下環保行業的重要命題。
乍暖還寒時候,御冬糧草是否充足?身處行業變革周期,從跨界到精耕、從追逐風口到技術為王已成為眾多環保企業的新征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2019年恰好是環保企業歷經洗禮后的新起點,內外要素疊加,諸多環保企業則在轉向綜合服務商的同時更為細化主營業務。
年中成績凸顯兩極分化
2019年上半年,從震蕩中“脫胎”的環保企業日子并不好過。仔細翻看下述環保上市企業年中報,則會有更多發現:


圖中資料源于27家上市企業公布的2019年年中報告
從環保在線統計的27家環保上市企業年中報來看,占比近半壁江山的環保上市企業出現不同程度利潤下滑,三聚環保、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興源環境、中環裝備、碧水源的2019年年中利潤同比均下降超過50%。其中,東方園林上半年營收下滑66.1%至21.9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6.64億元,同比降幅更是達到234.58%。
業界認為,在2019年上半年,環保產業鏈資金承壓的環境下,投融市場持續低迷,2018年年初的風采早已不復,故而致使環保企業的成績單亦是平平。公開資料顯示,環保上市公司營收與利潤在2018年整體不佳,利潤增速更是創造了近五年新低。
疾風知勁草,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依然有部分環保上市企業業績表現不俗。根據此前主流媒體披露的40家環保上市企業中報情況,上半年環保類上市公司整體利潤超過121.89億元,整體營收接近920.8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科融環境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9091.7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332%。
同樣是作為環保中堅力量,光大與北控水務雙雙迎來穩健增長。僅在2019年上半年,兩者營收均沖破百億大關,營收分別達到162.25港幣、128.3港幣,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均同比增長近20%。具體來看,根據光大此前披露的2019年中報,前6個月里光大共38個新項目以及簽署3個現有項目補充協議,通過注資以獲得1家專注于垃圾分類業務的科技型企業90%股權,涉及總投資約人民幣158.30億元。
尤其在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方面,光大收獲頗豐:截至2019年6月30日,光大旗下環保能源板塊及綠色環保板塊共簽署垃圾發電項目126個(包括2個委托運營項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08550噸。對于北控水務而言,秉持雙平臺戰略、支撐輕資產模式則成了公司突圍的關鍵秘鑰。其中,北控水務與三峽集團在長江沿線城市建立了雙平臺合作模式,開創合作新范式,釋放合作發展新紅利。
固廢板塊喜人 下半年迎轉機?
另一家備受業界關注的當屬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72.22%的盈峰環境。著力聚焦于環衛機器人、新能源環衛裝備、環衛服務、生活垃圾分類及終端處置板塊的盈峰環境則更進一步受益于政策利好。垃圾強制分類時代的開啟,也預示出生活垃圾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四大環節被“一分為四”,相應的垃圾分類、垃圾收轉運裝備及垃圾終端處置設施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市場需求不斷釋放。
受益于環衛板塊穩健增長態勢,上半年盈峰環境僅在環衛裝備方面已實現銷售34.64億元,同比增長8.49%。同時,面對智能化裝備逐步導入、城鄉環衛市場全面覆蓋趨勢明顯,盈峰環境加大了適應縣域、農村市場的經濟型產品的開發和投放力度,以搶占快速增長的城鄉新興環衛市場,同時大力拓展餐廚垃圾處置項目。
不僅如此,系列垃圾分類頂層設計也催生出了“錢景”可觀的固廢處置市場。精耕于此的高能環境亦在上半年維持喜人態勢:以固廢處置板塊為例,盈峰環境在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76億元,同比增長144.66%。并致力于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全過程管系統,以實現危廢從產生到終端處置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閉環管理以及全過程跟蹤,從而控制危廢從產生到處置全過程風險。
盡管當下環保市場環境一般,外部擾動因素較多,但從政策持續刺激帶來的利好及投資者實際反饋來看,環保后市仍舊被看好。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18)》顯示,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隨著生態環保督察帶來的效益潮愈發深入,下半年的環保產業大概率進入建設期,環保上市公司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站在新起點,就要建立新規則。身處行業劇變之際,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將“技術為王”奉為企業穩健及安全經營的“護城河”。也就是,不論是聚焦主業還是深挖市場,亦或從新出發將通過優化公司的資產及產業結構,提升環保產業鏈整體盈利能力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