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經進入4月,ChatGPT的熱度還在持續,如果不出意外,很有可能入選年度熱詞。阿里版ChatGPT官宣,OpenAI重金懸賞ChatGPT漏洞,美國考慮對ChatGPT進行監管,國產ChatGPT扎堆上線......這樣的消息層出不窮,同樣AI人工智能的話題也遇風口。
那我們今天為什么要提起ChatGPT,提起AI人工智能呢,因為在人工智能快速,甚至超速發展的背景下,沒有一個行業能繞過這波沖擊。與其被動,更好的是主動選擇和融入,環保行業不能例外,或者說更應該先行,比如“零碳園區”和“低碳工廠”就必然要選擇數智化。
低碳工廠,綠色工廠,智能工廠,環保在線相關的解讀也比較多了,那就來看下零碳園區。工業生產集合的產業化、園區化,帶來的是集中式的污染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既分攤了成本,又實現了規范化,對很多工業企業來說都是一舉兩得的選擇。因此,退城入園這波浪潮確實引發了工業園區建設和改造的新變革。
隨著“雙碳”目標的落實,“零碳園區”自然順勢而起。一方面,這意味著低碳零碳技術的創新,另一方面,這也是工業減污降碳的助推器。
零碳園區主要就是在能源體系,再生循環體系兩個方面進行的“清賬”。即通過光伏板鋪設,氫能、風能、熱電聯產、沼氣發電等等方式架構一個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同時在回收工業廢水、工業固體廢棄物、工業廢氣再利用等方面做文章。更進一步,采用CCUS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交易等方式抵消過剩的溫室氣體排放。
就目前來說,零碳園區已經在全國鋪開建設,不過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建設系統以及實施路徑,能源結構依賴性的根本轉變并未到來,亟待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以支撐零碳園區建設與推廣,現有技術成熟度還不夠等等。
另外,零碳園區建設對管理系統的要求更高了。前述我們已經說過,AI人工智能技術與零碳園區的結合有一定的必然性。其最根本的落腳點就是園區碳排放核算,碳排放評價,為此需要構建一個數字化碳管理平臺。
從能源管理,到能耗管理,到碳排放管理,再到日常管理和金融管理等等,這也是目前零碳園區建設面臨的重難點之一。因為從全球層面來看,都缺乏較為統一的園區碳排放核算體系,因此更多的是摸索和積累,就是一個不斷優化和更新的過程。
不過,目前已經建成的零碳園區還是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的。
比如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濱河零碳智慧園區,成功實現年碳排放范圍1+范圍2減碳約54.29%,范圍1+范圍2+范圍3減碳約50.2%。據測算,到2028年,園區即可實現碳中和。
再比如青島科創藍碳減排零碳金融科技園區,集研發試驗、學術交流、商務辦公、技術孵化等多功能于一體,自主研發熱泵技術進行供熱供冷,同步建設光伏分布式電站。
以及海口江東推進零碳新城,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無錫星洲零碳工業園,青海省零碳產業園區,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青島中德生態園等等。
實踐才能出真知,零碳園區的建設和完善正需要時間的打磨,而這個趨勢在未來5到10年內基本不會改變,甚至有機構預測其將成為下一個千億風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