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中國
環境監測總站大力指導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搶抓事業單位改革戰略機遇,緊緊圍繞全國一流省級站和全省現代化監測“一盤棋”集團軍兩大建設目標,奮力推進試點先行示范,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和數字化水平,讓綠水青山成為“兩個先行”生動實踐的靚麗底色。
黨建工作
(一)
在“紅色場景”中強化政治引領
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浙江考察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高質量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和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90次,組織參觀“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余杭共青團歷史紀念館、余杭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二)
在“警示場景”中筑牢廉潔底線
聯合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機關紀委在臺州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攝取奮進力量”主題黨日暨廉潔警示教育活動,邀請浙江省紀委監委駐廳紀檢監察組領導作專題輔導,組織全體干部職工簽訂防范利益沖突專項承諾書,舉行2023年度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暨廉政簽約儀式,打造“碧水藍天 清廉浙監”清廉單元品牌,廉潔文化案例被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選送為“浙江省廉潔文化建設十大創新案例”。
(三)
在“文化場景”中體現人文關懷
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全年組織職工療休養活動13批次,開展春游益行、五月花海及冬季拓展等形式多樣的團建活動。以“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為載體,深化新時代青年崗位建功行動,得到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批示肯定。弘揚“四千精神”,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利用“八小時外”節假日深入田間地頭廣泛宣傳農作物秸稈焚燒政策法規,為扎實做好露天秸稈禁燒工作貢獻力量。
業務工作
(一)
改革攻堅,實干破局,“兩個一”主線厚植強勁發展動能
圍繞“全國一流”省級站建設,全面推進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改革重塑。出臺《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改革實施方案》,完成內設機構重塑,形成“1中心2辦3所8部”的新格局。堅持人才強站戰略,成功申報博士后工作站,2名博士先后進站工作,積極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提拔6名中層干部,選聘3名編外同志擔任技術主管。進一步強化監測質量管理,順利通過國家資質認定評審和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取得持證上崗理論考試和盲樣考核通過率“雙百”的優異成績,目前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通過國家資質認定(CMA)的檢測項目數量達14大類、556項目、781方法。
圍繞全省監測“一盤棋”集團軍建設,系統提升監測隊伍戰斗力。編制《浙江省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考核管理辦法》《浙江省縣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測能力標準》,完善“一盤棋”管理頂層設計。獲生態環境部批復開展全國首個生態環境監測統一標志標識試點,制定實施《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統一標志標識建設指南》。編制印發《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檢)測報告格式及說明》和監測機構質量管理評價標準,規范統一全省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圓滿舉辦浙江省監測工作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全省監測技術大比武活動。
(二)
先行探路,引領示范,監測創新試點擦亮鮮明標識
碳監測評估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全國4個碳監測評估省級試點之一和市級試點最多的省份,建成15個高精度站、12個中精度站、2個碳匯站、22個小微站、3個ODS站和1個高精度走航站,實現高精度碳監測網絡覆蓋杭寧麗地區,中精度碳監測網絡全省覆蓋,利用碳循環反演模型開發了“碳天眼數智測碳”創新應用場景。
新污染物監測列入國家試點。先后編制新污染物試點監測工作方案、技術方案、監測作業指導書等,建立浙江省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技術方法體系。目前已具備國家新污染物重點管控清單中全部14類、600余種新污染物定量分析能力。
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成效顯著。統籌編制全省實施方案和試點城市具體方案,建成4個省本級試點項目,順利完成試點總結與評審工作。全國智慧監測試點總結評審會在杭州召開,浙江省作典型發言,兩項試點工作分別獲得全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示范案例、優秀案例。
智能機器人運維水站全國首試。在全國率先探索智能機器人運維新模式,實現機器人對站點的日常巡檢、故障診斷、異常預警,提升工作效能80%以上,得到生態環境部監測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多方肯定,并被中國環境報評選為“2023
智慧環保創新案例”。
(三)
提質增效,支撐有為,服務環境管理展現監測風采
圓滿完成亞運保障技術支撐工作。利用近3億元省級財政資金,建立完善集衛星遙感、高位瞭望、無人機、走航和地面監測于一體的“天空地”立體化環境監測體系。構建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全程指導、國家區域省市縣“上下五級聯動”、多部門高效協同的監測預報工作機制。實戰培養了一批監測分析、預報評估、污染溯源和大數據應用等專業技術人才。
全力支撐環境管理科學決策。《2022年度浙江省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書》被中國監測總站評為優秀報告書。組織開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會商,出臺重要監測數據直報制度,支撐全省環境管理決策。在全國率先發布《浙江省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方案》。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依托浙江省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智能化建設項目,省控以上斷面、縣界以上交接斷面、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實現自動監測全覆蓋。建成國內監測因子覆蓋最廣、技術手段最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烏鎮大氣超級站。編制《地下水水質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國控地下水自動站建設工作全國領先。
(四)
數字賦能,創新驅動,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打造變革高地
建強環境“大腦”助力生態智治。依托全國唯一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和“生態環境大腦”試點,建成美麗浙江數據底座、能力中心和協同中樞,獲第六屆數字中國峰會數字生態文明優秀案例。全量歸集本系統、橫向24個省級部門、縱向部省市縣四級177億條數據,實現感知數據應歸盡歸。開發上線了“精準治氣”等9個智能模塊,打造了大氣預測預報等實用模塊,實現空氣質量預測時長增至10天,設區市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提升至90%,是目前省級層面運算能力最強、功能最全、精細化程度最高的大氣預報平臺。
構建重大活動環境數字化保障新模式。建設亞運環境質量保障指揮平臺,實現重大活動環境保障“監測、預報、溯源、排查、執法、閉環、評估”全流程、全體系數字保障,做到一體集成、一屏統攬、一鍵指揮,支撐圓滿完成環境質量保障,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好效果”。得到生態環境部孫金龍書記、黃潤秋部長等部領導、浙江省領導和院士專家團隊的高度肯定,指出是歷次重大活動環境保障中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最高的一次,可為今后全國重大活動環境質量保障提供重要經驗借鑒。
榮譽獎勵
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榮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生態環境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
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榮獲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先進集體”;
科研項目“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智能質控與在線毒性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獲評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生態環境十大科技創新;
科研項目“浙江省臭氧污染源時空分布特征及典型臭氧污染過程研究”獲評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二等獎;
科研項目“溫室氣體在線監測技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獲評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二等獎;
科研項目“新污染物監測分析技術指南”獲浙江省生態環境十大科技創新;
科研項目“高分辨率入海排污及近海水質衛星遙感監視監測技術”獲評浙江省生態環境十大科技創新;
“基于商用密碼技術的體系化應用解決方案”獲評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密碼管理“2023年浙江省信創優秀應用示范案例”;
1人榮獲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先進個人”;
1人獲評浙江省綠化與自然保護地委員會“浙江省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工作突出貢獻個人”。
2024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形成更多具有浙江辨識度、全國顯示度的標志性成果,推動建成全國一流省級站和全省現代化監測“一盤棋”集團軍,在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美麗中國省域標桿中展現更大作為。
原標題:生態環境監測2023年度風采錄之浙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