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生態
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自2021年以來,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發揮全省垂管“一盤棋”效能,創新構建互助幫扶機制,發動21個駐市監測站,積極互助送服務、送技術、送溫暖,指導幫助全省百余家區縣監測站高效高質完成生態環境監測各項工作和能力建設任務,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強規劃引領,科學謀劃建設。面對垂改后區縣監測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推動新老監測體制平穩過渡,確保各項監測工作任務有序開展,各駐市監測站積極協助市生態環境局梳理區縣監測站能力現狀、監測任務需求以及生態環境監管需要,科學編制能力提升計劃,短期重在任務幫扶,長期重在能力培養,為有序推進區縣監測站能力建設提供科學指引。
加強業務培訓,夯實實戰基礎。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及各駐市監測站通過舉辦大型集訓、業務培訓或專題研討答疑等,加強對區縣監測站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累計培訓973站次6283人次,進一步提高監測人員理論和業務水平。通過學習人員請上來、技術人員派下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現場手把手教學,實現區縣監測站監測技術人員實操能力快速提升。
加強任務幫扶,強化服務支撐。全省19個駐市監測站(東莞、中山無區縣監測站)齊心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難,不僅圓滿完成自身業務工作,還積極組織人力、物力對區縣監測站開展常規監測任務幫扶。2021年以來,對區縣監測站幫扶共計1573站次、11981人次,為區縣監測站能力提升以及監測任務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加強能力考核,以考核促提升。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持證上崗考核、交叉內審、檢查監督等393站次,幫扶區縣監測站開展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通過以考促學、以考促練,提升區縣監測站監測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監測數據和報告質量。通過駐市監測站幫扶,區縣監測站能力有了很大提升,2023年73個區縣監測站(全省共112個)主動參加總站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多次受到總站表揚。
加強應急聯動,提升響應水平。各駐市監測站積極組織本地區應急演練,開展培訓、指導演練55站次,通過模擬實戰化演練,以練促學、以練備戰,提升區縣監測站應急監測方案編制水平和應急監測實戰能力。切實發揮監測垂改優勢,一旦發生突發環境應急事件,相關駐市監測站主動服務,積極調撥設備及人員支援應急監測,協助妥善應對了數十起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為及時有效處理突發環境事件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汕頭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調撥設備及人員支援金平區衛校不明刺激性氣體事件和南澎保護區船舶擱淺事件應急任務
下一步,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將按照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凝聚全省合力,互幫互助,持續加強區縣監測站培訓幫扶,進一步做好實驗室全過程管理系統(LIMS)向區縣的推廣應用,推動全鏈條規范化數字化閉環管理,努力推動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隊伍整體實力再上新臺階。
來源|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互助指導促提升!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幫扶區縣監測站見實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