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反映生態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23年行業評述及2024年發展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本文為《2023年冶金環保行業評述及2024年發展展望》,作者為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冶金環保專業委員會劉濤、盧熙寧、程琳。
2023年行業評述
01#主要政策#
2023年鋼鐵行業作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比較高的重點行業之一,基本實現了穩中有序的發展目標,發揮了工業經濟大盤“壓艙石”的作用。同時,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全國電爐短流程煉鋼、鋼企氫冶金示范工程與低碳鋼量產供貨等低碳綠色用鋼項目相繼落地,賦能行業低碳綠色發展的新變革、新趨勢。
11月,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國發〔2023〕24號)。《行動計劃》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大力推動NOX和VOCs減排。其中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此次重點任務,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加快退出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落后產能。同時,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特別是針對以傳統汽運為主的鋼鐵、焦化等流程型企業,需加快清潔運輸方式轉型,強化重型貨運車輛與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
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年本,征求意見稿)》,對2019年本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的重點放在了綠色低碳發展上,鼓勵類中增加了適應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方向的新工藝新技術,并進一步提高了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較大的生產工序中限制類、淘汰類工藝技術的門檻,這與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一脈相承,符合鋼鐵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三大主題。
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工信部聯原〔2023〕131號),旨在通過改革創新,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穩運行、擴需求、促改革、助企業、強動能,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穩定鋼鐵行業。
11月,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關于做好水泥和焦化企業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使焦化行業成為繼鋼鐵行業全面推行超低排放改造后,又一全方位開展超低評估監測的重點行業。
02#行業發展#
2019年以來,全國鋼鐵企業加大結構調整和裝備升級,加快先進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累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升人民幸福感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鋼鐵企業通過實施超低排放,狠抓管理、苦練內功,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促進了中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進程。雖然面對2022年下半年與2023年以來的行業微利形勢,但在河北、江蘇、河南、山西、浙江等地區域政策壓力與差異化水電價的強力市場手段的推進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公示數量同比獲得明顯的增幅。據生態環境部官方統計,截至2023年12月13日,全國已有82家鋼鐵企業、約4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公示;25家企業、約1億噸粗鋼產能部分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公示,獲公示鋼鐵企業數量已超100家。在此背景下,2023年10月14日,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表示:“目前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干凈’到了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程度”,從國際視角揭示我國鋼鐵工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歷史意義。
2023年河北、天津、河南、山西、山東、江蘇等省(市)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繼續穩步推進。特別是河北省內以創A工作推動空氣質量改善與鋼鐵行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加快推進長流程鋼企轉為短流程的比例。對于已獲評的A級企業落實好支持政策,政府承諾兌現,企業自主減排,不再環保加碼,而轉向對環保水平低、投入少的鋼企強化監管,充分激發企業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截至2023年12月21日,河北省35家鋼鐵企業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公示,占全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公示數量的40.5%;目前已獲評環保績效A級的鋼企33家,占全省56家應創A級鋼鐵企業的58.9%。
此外,多家重點鋼企低碳產品產線與發展戰略規劃已實施落地。河鋼集團率先實施《低碳排放產品發展規劃(2023-2026)》,構建形成“6+6+5”低碳排放鋼、綠鋼、近零碳排鋼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綠色低碳材料創新方案,吹響鋼鐵行業低碳發展號角。2023年3月27日,國內首個量產供貨的低碳排放汽車板產品、寶鋼量產供貨的第一卷低碳鋼(BeyondECO-30%)在寶山基地1550電鍍鋅機組正式下線,這也是中國汽車鋼板量產供貨第一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023年5月,河鋼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項目實現連續生產綠色DRI產品,該項目首創采用“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直接還原+CO?捕集、精制技術”,后續將與電爐短流程相結合生產汽車用鋼、高端模具鋼、優特圓鋼等高端高附加值低碳鋼產品,與同等生產規模的傳統“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相比,每年可減少CO?排放80萬噸,減排比例達到70%以上;江蘇沙鋼集團超薄帶二期項目2#、3#鑄軋線相繼投產,標志著實現了薄帶鑄軋技術從“穩定高效生產”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重大跨越,為行業綠色低碳軋鋼工藝技術推廣應用樹立了新的標桿,未來將提供更多的超薄帶綠色低碳產品,為下游行業提供更好的綠色用鋼解決方案。
03#關鍵核心技術進展#
(1)燒結環冷水密封零排放技術
燒結機配套冷卻設備,冷卻設備應密封完好,密封方式一般采用水密封。環冷機冷卻高溫段廢氣通常配套鍋爐等余熱利用設施用于發電,中低溫段廢氣因熱值與廢氣中氧含量等問題一般串接后返回燒結臺車料面,與企業現有燒結煙氣循環設備組合利用,源頭避免了此節點小排口的間歇性對空直接排放。
(2)環保智能化閉環管理關鍵技術
鋼鐵企業在超低排放改造過程中不斷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通過建立智能環保監控監管平臺,將主要排放口在線監測數據與無組織粉塵監測設施、環保設施運行數據與生產數據聯動管控,在主控系統中可隨時調取生產設施與環保設施、有組織與無組織監測實時數據。以大數據、視頻流監控、機器視覺、源解析、擴散模擬、污染源清單、智能反饋等技術為依托,開展全廠有組織主要排放口、無組織塵源點的清單化管理,實時反饋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超標、無組織治理設施故障、監測設備異常離線等問題,并通過智能化閉環管理手段按日推送上述問題診斷結果至企業各分廠交辦人員移動端,并要求其在解決措施與時效性上反饋在閉環管理系統中,使公司層面環保部門負責人了解企業內部環保風險與問題處理進度,大幅度消除傳統點檢維檢中的視覺盲區與監管漏洞,通過智能化閉環管理手段全面提升企業環保管理的時效性與覆蓋程度,保證鋼企超低公示后持續改善環保績效管理水平。
2024年發展展望
1、政策方面
隨著全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的時間節點已進入倒計時,差異化水電價與差異化績效分級管控限產措施也在全國范圍內穩步推行,特別是《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與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政策的落地,將給仍處于市場下行周期的冶金行業帶來更大的挑戰。除重點區域超低排放改造評估監測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外,其他非重點區域長流程與短流程鋼企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工作進程也將在本年度加速推進,全流程改造完成與公示企業數量在2023年基礎上還將繼續實現穩步增長。同時,鋼焦聯合企業焦化工序與獨立焦爐企業的超低排放評估工作也將大范圍啟動,各省市也將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出臺本區域配套的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細則。屆時,在減污降碳協同戰略發展的大背景下,除精益化開展現有污染防治治理設施提標改造外,還將進一步創新發展燒結煙氣內循環、高爐煤氣精脫硫等源頭減污降碳工藝,在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時落實“雙碳”管理要求。
2024年生態環境部或將正式發布《鋼鐵工業燒結廢氣超低排放治理工程技術規范》,作為已建成企業對標完善現有環保治理設施與新改擴建項目超低排放建設的依據。同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將繼續推行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全過程“一證式”管理,結合當前鋼鐵與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情況,動態調整現有排污許可申請核發技術要求,更新適應當前超低排放改造的可行技術內容,健全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現狀仍存在問題,特別是倒排的省市,進入2024年生態環境部大氣強化監督幫扶、在線監測與排污許可等專項執法檢查還將繼續開展,繼續加強對企業履證排污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合規性的督查。河北、江蘇、河南、山東、山西等省份差異化環境績效分級限產與差別化水電價政策倒逼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路徑還將繼續深化,河北、山東等省份鋼企全面創A工作預計在2024年將會加速推進。
2、市場方面
2024年底前,除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顯進展,70%左右產能完成改造外,其他區域鋼企的超低改造進程也將根據區域時限要求陸續開啟并迅速推進。隨著各地超低排放差異化水電價的實質推行、全面績效創A、差異化管控政策的深入執行,環保治理的市場空間還將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在考慮行業經營利潤下行因素的影響下,依托2024年即將發布的超低排放工程技術規范與已公示企業的超低排放改造經驗,開展成熟穩定、技術經濟性較佳且兼具減污降碳效果的有組織治理技術應用、無組織管控治一體化平臺的搭建、智能化監控監管體系與閉環管理系統的建設將成為下游環保治理、
環境監測與智能化績效管理企業的主要市場開拓方向。
同時,在國家碳達峰與碳中和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清潔生產、無組織源頭減排與監控監測技術的創新應用成為鋼企實現減污降碳協同發展的重要路徑。除高爐與焦爐煤氣精脫硫、焦化行業VOCs治理技術的創新落地,針對長流程鋼企CO治理、氨逃逸與可凝結顆粒物等特征污染物的治理需求也為下游節能環保企業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高續航電動重卡、氫能源貨車、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清潔運輸載具的需求量也隨著2024年超低公示創A的進程提速而迎來。
3、技術方面
在《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正式發布實施的起始年份,冶金行業將積極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治理背景下的減污降碳技術,需在主要廢氣污染物穩定達到超低排放基礎上,兼顧全流程排污節點NOX和VOCs排放總量的進一步壓減。在高爐煤氣與焦爐煤氣精脫硫工藝路線日趨成熟的當下,驗證穩定達標能力與技術經濟可行性成為上述工藝路線能否推廣應用的關鍵要素。此外,全行業推廣料面噴吹蒸汽、富氧燒結、燒結煙氣內循環、燃氣噴吹補熱等清潔生產減污降耗的措施,輔以環保智能化績效管控系統用以實現高效、無人值守的全廠環保問題數字化診斷與系統派單閉環管理,將成為鋼鐵企業實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及公示后長效保持超低排放改造成果的重要數字化與信息化提升手段。
來源: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冶金環保專業委員會、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