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污水廠進行簡易的硝化反應定性實驗的相關器材全部準備完畢后,就要正式開始污水廠的簡易硝化反應定性的實驗室檢測了。
在實驗室檢測前,需要明確實驗目的是什么。實驗目的是為了確定:1、廠內的活性污泥內硝化反應是否受到嚴重的沖擊;2、在受到沖擊的情況下,通過長時間的充分曝氣的,能否實現氨氮的進一步去除,也就是系統是否具備恢復能力。在確定實驗目的后,實驗所得出這兩結論,可以對后續工藝調整做出方向的確定,是要進行活性污泥的全部置換,還是通過減量運行,增加曝氣,減少排泥等措施就可以實現硝化系統的恢復。這也就是在污水廠內通過簡易的硝化速率檢測實驗所能達到工藝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污水廠對廠內活性污泥受損情況具有基本的判斷,從而避免工藝調整的盲目性,快速恢復系統的正常運維,同時也降低無效成本支出。
確定了實驗目的,就要考慮如何設計實驗來實現這些實驗目的。污水廠通過采購充氧泵等曝氣裝置,在實驗室的燒杯內可以模擬出曝氣池內的環境,那么就可以按照曝氣的環境來考慮硝化速率的檢測了。
所謂硝化反應是指污水中的氨氮在氨氧化細菌以及亞硝酸氧化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硝酸鹽
氨氮的在活性污泥中硝化反應可以用下式表示:
2NH4++302-→2N02-+2H20+4H+
(氨氧化細菌)
2NO2-+02→NO3
(亞硝酸氧化細菌)
在以脫氮為目的的高度處理設施、為了達到脫氮的目的、 首先必須在好氧槽 (硝化槽) 要進行上述的硝化反應。硝化反應主要受 SRT, ASRT, 水溫、 溶解氧濃度、 堿度等影響。
好氧池內混合液的硝化速度可以用單位時間內(時間)單位體積(L)的混合液所硝化的氮量(mg/L·小時),或者用單位時間內(時間)單位重量(g)的活性污泥所硝化的氮量(mg/L·小時)來表示。
因為我們要進行的是污水廠硝化反應的簡易定性判斷,就不必要進行的這樣復雜的計算,用曝氣前后的氨氮測定值來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了解實驗目的和生物化學原理后,我們就來具體的進行實驗步驟設計:
1、 取廠內實時的進水5~10L作為實驗水質的檢測。
2、 取事故廠內生化系統的回流污泥5~10L作為需檢測的活性污泥硝化系統。
3、 取周邊硝化正常的污水廠內生化系統內的回流污泥5~10L作為需對比的活性污泥硝化系統。
4、 在實驗室內準備兩個相同型號的充氧泵,或者同一個充氧泵帶有兩個曝氣頭的。
5、 準備兩個2L的燒杯,燒杯上用標簽紙標注出“廠內污泥“和”周邊廠內污泥“。
6、 將廠內進水、廠內回流活性污泥各取1L,按照1:1的比例混合注入到標注有“廠內污泥“的2L燒杯內;將廠內進水、周邊正常廠內回流活性污泥各取1L,按照1:1的比例混合注入到標注有“周邊廠內污泥“的2L燒杯內。
7、 將兩個(或一個)充氧泵所帶的曝氣頭分別放置在“
廠內污泥“和”
周邊廠內污泥“的燒杯內,通電開始曝氣,同時記錄曝氣開始時間,實驗室如果有
磁力攪拌器,可將兩個燒杯分別放置在兩個磁力
攪拌器上進行攪拌檢測。
8、 檢測廠內進水氨氮值,在曝氣初始、1、2、4、6、8小時后對放置“廠內污泥“和”周邊廠內污泥“的燒杯內的混合液過濾后進行氨氮值的檢測,由于這里測定的是混合液中的氨氮值,為了避免活性污泥干擾,一定要進行過濾后再檢測。(這里設定的時間周期主要是考慮硝化反應初期進行的速率較快,后期隨著氨氮濃度下降,反應速率會逐漸下降的情況。)
9、 記錄分析氨氮檢測值,對比“廠內污泥“和”周邊廠內污泥“的氨氮去除情況,并根據對比結果,確定下一步工藝調整措施。
在實驗期間,要做好實驗數據的記錄和統計工作,一般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表格進行實驗數據的記錄,這里做了一個簡單的表格樣式,實際操作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化驗項目的不同來進行表格內容的修改和調整。
完成了這些實驗準備工作就可以展開硝化速率的實驗室檢測了,在通過多個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可知,一般硝化系統出現明顯的受損后,在曝氣持續的幾個小時內,混合液氨氮下降速度放緩,如果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干擾,本廠污泥的在整個曝氣階段的氨氮降解會非常緩慢,甚至出現持平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快對比和確定出在出水氨氮超標情況下,本廠污泥和周邊廠污泥的硝化速率明顯不同,可以作為污水廠在出水氨氮出現超標后,對廠內污泥的硝化系統是否受損的基本判斷。
使用這種方式除了在出水氨氮超標的情況下可以定性的判斷廠內活性污泥的硝化性能以外,污水廠實驗室在日常化驗中引入曝氣池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的檢測,可以判斷出本廠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的正常值的范圍區間,這樣在外界廢水對廠內活性污泥出現影響時就會有正常硝化反應速率的標準值作為參考,在硝化系統受到進水沖擊時就不需要去周邊硝化正常的污水廠取活性污泥做對比樣了,可以更快速和更精準的確定硝化系統的受損情況,并且可以根據日常進水范圍值,確定受損程度的大小,為下一步的工藝調整做好數據基礎準備。
原標題:污水處理廠硝化反應的簡易定性檢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