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迎來我國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四川省2024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傳主場活動走進彭州,通過科普展示、互動體驗形式,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理念,進一步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形成科學認識、理性看待核安全的良好氛圍。
生態環境部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分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家利,生態環境廳核安全總工程師羅秀兵出席活動。
“十三五”以來,全省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總體可控
上午10點,主場活動正式拉開序幕。與會相關領導和代表先后致辭。羅秀兵表示,希望通過活動,大家能更多了解核安全、參與核安全、維護核安全,成為核安全的積極宣傳者、共同維護者、堅決捍衛者,確保核大省的核安全萬無一失、絕無一失。
在現場嘉賓的見證下,指導單位生態環境部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辦單位生態環境廳、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以及承辦單位與會領導鄭重按下啟動手印,宣布核安全文化公眾科普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近年來,生態環境廳牽頭省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相互協作,形成監管合力,將全省核技術利用單位、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全部納入許可和“雙隨機、一公開”統一監管,輻射監測和應急保障持續加強,“十三五”以來全省未發生輻射事故,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總體可控。
國之重器亮相,感受我國核電技術硬“核”力量
“滅菌消毒、治療癌癥、制作泡菜、處理工業廢水,原來核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這么多妙用。”啟動儀式后,參與活動單位及周邊群眾近400人,走進海報科普區、展示咨詢區、互動體驗區,了解各種與“核”相關的知識,
體驗電磁輻射測試設備、便攜式輻射環境監測儀操作等。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17家參展單位通過發放宣傳冊、設備模型展示、體驗試吃輻照滅菌食品等形式,密集輸出“核”知識,展示核電安全的可靠性、“核與輻射”行業科技與應用等,消除公眾疑慮,提升公眾對核應急知識的認知度。
現場,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華龍一號”、“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大國重器”模型格外引人注目,大家紛紛駐足觀看了解,直觀感受我國核電技術的硬“核”力量。
“三進”宣傳全覆蓋,讓更多人知“核”懂“核”
4月9日至15日,生態環境廳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線上+線下”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系列宣傳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近年來參與單位和人數最多的一次。
“線下”通過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三進”形式,走進四川大學及成都市核技術利用企業,為群眾面對面科普核安全知識。期間,累計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奮力書寫好中國核安全四川篇章》等10個科普宣傳視頻在各地公共場所LED大屏滾動播放。
“線上”以生態環境廳及相關單位的官方網站、微信等為主要平臺,開展核與輻射知識科普、線上知識競答、“云游”科普基地等,激發公眾了解核與輻射安全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期間,累計2萬余人次參與線上答題及“云游”科普基地活動,創歷年新高。
原標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知“核”懂“核”不懼“核” 共同守護核安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