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第十七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在東營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中國貿促會貿易推廣交流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閆蕓,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牛昌文,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曲維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陶靜,俄羅斯秋明州副州長潘捷列耶夫·安德烈·瓦季莫維奇,山東省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孟向東,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校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徐春明,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郭建禮;市委副書記孫早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海偉,副市長、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楊勇,副市長孫永,市政協副主席段鴻,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李兵等出席開幕式;東營區委書記趙明印,區委副書記、區長燕雪英等區領導參加。
閆蕓在開幕式上作了致辭。她指出,石油石化行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石油石化產業蓬勃發展,研發出一系列高端裝備和技術,正向著綠色化、智能化、集群化的方向不斷邁進。同時,在我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引領下,這些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將走出國門、探尋合作,為推動國際石油石化裝備產業聯動融通、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力。本屆石油裝備展,一如既往地集中展現了世界石油石化產業的前沿技術、先進工藝和一流設備,為廣大中外企業深化商業交流、擴大貿易合作搭建了寬廣平臺。希望大家搶抓機遇,共謀合作、共話未來,合力譜寫石油石化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潘捷列耶夫·安德烈·瓦季莫維奇在開幕式上作了致辭。他說,秋明地區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未來將聚焦礦產開發、石油裝備、石油化工等戰略方向加快發展。中國是秋明地區的主要對外貿易伙伴之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有必要進一步增強與中國企業的交流合作。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是行業頂尖展會,展示了行業內最前沿的創新成果,是石油石化行業重要的溝通交流平臺。希望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加強項目對接,開展深入交流,在更深層次達成共識,在更廣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石油裝備產業發展邁上更高水平,共同譜寫秋明與東營合作發展的新篇章。
孟向東在開幕式上作了致辭。他指出,本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匯聚了世界石油石化裝備行業先進的設備、技術以及創新成果,組織高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交流,為行業企業搭建了洽商合作、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是促進石油裝備行業國際交流合作的務實舉措。希望各方搶抓機遇,坦誠溝通交流,探尋合作商機,增進合作共識,達成更多務實合作成果。山東省貿促會愿與各方攜手努力,發揮聯通政企、融通內外、暢通供需的功能作用,結合山東區位、產業、企業特點,為工商界交流合作搭建更好平臺、創造更多便利、提供更優服務,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
孫永在致辭中向各位嘉賓表示歡迎。他指出,近年來,東營市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為牽引,聚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了較強競爭力的石油裝備產業集群。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作為國內石油裝備行業第二家通過UFI認證的展會,已連續成功舉辦16屆,在國內外極具影響力和吸引力。希望各位嘉賓、朋友通過這次展會,更多地了解東營、投資東營,更好地增進友誼、促進發展,在更深層次達成共識,在更廣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石油裝備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趙明印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他說,近年來,東營區立足資源稟賦,持續強化創新驅動、延鏈強鏈、開放賦能,聚焦聚力把石油裝備產業塑造成為最靚麗的產業名片。本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集中展現了國內外石油石化裝備行業最前沿的產品、技術和理念,推動產業、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要素疊加賦能,搭建起各方經貿往來的寬廣平臺。希望各方借此機會,深化優勢互補、協作共贏,攜手打造產業合作“共同體”、搭建溝通交流“友誼橋”、擴大彼此交往“朋友圈”。
國內外企業代表,石油高校院所專家學者,市直有關部門單位以及區直有關部門單位、各鎮街負責同志等參加。
展會開幕前,與會領導和嘉賓參觀了展會各展區。展會以“智啟綠能 動創未來”為主題,聚焦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綠色化、國際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聚力推動傳統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展會為期三天,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60余家優秀企業、2000多名展商參加。
原標題:第十七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隆重開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