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遵義市播州區堅持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水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展現出一幅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
位于烏江鎮老君關村白家壩的循環水產養殖基地,是烏江鎮取締網箱養殖轉產上岸的水產養殖基地之一。養殖戶曹國飛是這片養殖基地的負責人,自從烏江庫區取締網箱養殖,實施漁民轉產上岸后,他便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探索起了循環水產養殖模式。利用循環系統,池塘內的污水經過處理后,枯水季可以直接回抽使用,豐水季魚塘的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到旁邊的艾田河。曹國飛告訴記者:“以前在河里養魚,對環境有影響,產量也不高,轉產上岸后,產量提高了,也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8個魚塘,30余畝水域,可實現年產量30萬斤,產值可達450余萬元。同時,養魚過程中產生的殘余飼料、魚糞也將通過這套系統沉淀回收到集污池,再通過吸污設備,定期回收到岸邊處理池,經沉淀、過濾后,水體循環利用,固體物作有機肥,達到環保增收兩不誤的效果。曹國飛說:“基地下一步還準備養生態魚,就是打算讓這樣的魚類自己采食自己生長,用這樣的方式養殖出來的魚就更環保了。”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綠色發展體系過程中,烏江鎮秉承以污染物減排為主線,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從集鎮到村莊,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讓生態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李洪祥,烏江鎮坪塘村村民,空閑之余他總會出現在烏江庫區碼頭,義務清理河面漂浮垃圾及清潔打掃河道衛生。“我們是一個志愿隊,坪塘村有二十幾個志愿者,有時間我都在附近逛一逛,看到河里有垃圾都要把它打撈起來。”李洪祥說。烏江的美,是大自然的賦予,更是傾力保護的結果。播州區在取締網箱養魚,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同時,結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在流域沿線嚴格實行區、鎮、村三級河長制度,聘請沿線村民為河道日常保潔員,每天對河道進行全面巡查清理,有力有效推進河道水質環境改善。“我們成立了五級河長制,我是村級河長,帶領坪塘村的‘兩委’班子,對4.5公里的河面進行巡查,讓烏江河的水更綠更清。”烏江鎮坪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仕偉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烏江鎮緊緊圍繞河道生態保護和永續利用這條主線,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渠道。“我們鎮聯合相關部門對河道違法行為進行整治。在取締網箱后,積極爭取了相關的上級資金,將魚進行上岸養殖,保護我們烏江豆腐魚的品牌,同時聘請了第三方對白色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全力保護青山綠水,共建美好家園。”烏江鎮黨委副書記胡剛說。
來源丨遵義市生態環境局
原標題:播州區: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擦亮生態底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