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的幸福,鐫刻著水的基因,滿溢著水的記憶。“截至9月底,共發現并整改河湖‘四亂’問題550余個、水環境不良等問題4000余個,300條幸福河湖建設任務已完成259條。”10月24日,在泰州市人大常委會督辦幸福河湖建設審議意見辦理情況時,泰州市水利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泰州人大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水生態環境建設,堅持立法先行,強化依法監督,發揮代表作用,著力探索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新路徑。
地方性法規滿載碧水清波愿景民意
2015年,泰州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泰州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就劍指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細化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對上位法未作規定的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進行規范,要求實現長江作為飲用水源在全市的全覆蓋。2021年10月13日,伴隨著通水按鈕的啟動,周莊
增壓泵站進水閘門緩緩升起,興化156萬百姓從此飲用上了健康、安全的長江水。
河長制落地生根的關鍵在于各級河長的責任落實,2021年,《泰州市河長制工作條例》應運而生。條例明確各級河長及河長制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目標要求,標志著泰州河長制工作實現了從“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跨越。2023年,泰州6700多名各級河長解決涉河湖問題2萬余個,努力推動河長履職過程成為解決河湖問題、促進河湖發展的過程。
水生態環境,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面廣量大的分散性、隱蔽性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水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2023年9月1日,《泰州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對農田退水、養殖尾水、農藥化肥過量施用以及容易造成水體污染的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農藥包裝廢棄物等處置及利用進行了規范。目前,全市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同比分別下降0.64%和0.61%,逐步推廣農田排灌系統循環生態化改造、池塘標準化改造。
制定垛田保護條例、文明行為條例……泰州人大獲得立法權以來制定的21部地方性法規,涉及水環境保護的占比近四分之一。泰州人大從水城水鄉的實際出發,使地方性法規更好立足當前水生態環境現狀、解決突出問題,努力讓每一部地方性法規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監督“利劍”守護河湖生態安全“底線”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泰州人大持續監督長江大保護、城區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河道整治等多個領域,體現了一以貫之、持之以恒的履職韌勁。
2017年,緊扣沿江工業集中區水污染防治,專題詢問化工行業轉型發展情況;2022年,組織開展長江保護“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2023年,重點圍繞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保護,開展濕地保護“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通過人大的持續監督推動,長江流域泰州段水質持續改善,長江干流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Ⅲ類水體比例達100%。
農村河道是河網水系的基本組成和“毛細血管”。泰州人大將農村河道整治作為水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抓手,馳而不息開展監督。2018年,聽取了市政府農村河道整治情況的匯報;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將農村河道整治作為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持續開展督查;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專題審議全市幸福河湖建設情況。目前,泰州市政府正在以每年完成不少于100條農村河道整治任務持續推進,積極做好“護水、治水、管水”文章,農村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泰州人大切實發揮監督作用,在保護河湖生態上精準發力,灌注無限巧思與深情,持續擦亮“幸福水天堂”的泰州名片。下一步,泰州人大將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優勢,在守護江河安瀾、綠水清波間書寫更加優異的履職答卷。
來源|泰州市攻堅辦
原標題:泰州:發揮人大優勢,守護碧水清流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