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對賭失敗的案例,越來越多了。
1月7日,新安潔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重慶暄潔
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暄潔”)向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被告廖仁兵未能完成業績承諾,要求對方支付補償款1479萬元及相應的資金占用利息。事實上,這已是2024年以來的第6起對賭失敗的案例了。在此之前,藍德環保、廣泰源、福建東飛、中油環保、世路源原股東先后未完成業績承諾,從而觸發了業績補償條款。
環保產業對賭失敗的案例為何增多?與行業大形勢有關。2023年,在“環保圈”統計的214家環保上市公司中,有113家的營業收入都出現下滑,占比52.80%,比上一年增加了近4個百分點。
1 未完成業績承諾,需支付補償款1479萬元
新安潔的這個對賭案例,起始于2022年。
這一年2月24日,新安潔全資子公司重慶暄潔與廖仁兵簽訂《投資合作協議》《避免同業競爭及業績承諾協議》,約定由雙方共同出資設立湖北暄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湖北暄立”),重慶暄潔與廖仁兵的占股比例分別為51%、49%。同時,《投資合作協議》《避免同業競爭及業績承諾協議》還對雙方的權利、義務,業績目標,業績承諾、業績補償等進行了約定。
按照約定,廖仁兵對湖北暄立2022年、2023年、2024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進行承諾,承諾對賭期內每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凈利潤不低于400萬元。若廖仁兵無法達到業績承諾的目標,就需要對湖北暄立進行現金補償,當年補償金額=當年承諾凈利潤數-當年實際凈利潤數。據了解,廖仁兵為湖北暄立總經理,負責對公司實際經營活動全權管理,所以對公司的業績目標負責。
但是,自湖北暄立成立以來,公司的經營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廖仁兵未能在對賭期內實現業績承諾目標,觸發了業績補償條款。因此,2024年2月23日,重慶暄潔向廖仁兵郵寄送達了《業績補償通知》,要求其按照協議約定對湖北暄立2022年、2023年未實現的業績承諾目標進行現金補償。
隨后,雙方經過多次磋商無果,重慶暄潔決定提起訴訟。
2024年8月22日,案件在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當年10月16日,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要求廖仁兵向湖北暄立支付補償款1479.47萬元及資金占用利息,還有原告重慶暄潔的律師費12萬元。不過,判決生效后,廖仁兵并未履行支付義務。鑒于此,重慶暄潔于2024年11月向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遞交了《強制執行申請書》。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也于今年1月3日出具《立案受理通知書》,決定立案執行。
截至1月7日本公告披露,新安潔還沒有收到廖仁兵的補償款。
新安潔表示,如果上述案件強制執行順利,公司可以追回一定的損失,這將對公司及子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積極影響。
2 一年6家企業對賭失敗,觸發業績補償條款
新安潔的案例并非孤例,事實上,2024年以來,環保產業類似這樣對賭失敗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多了。
2024年以前,環保產業最有名的對賭案例要數碧水源。2022年5月,碧水源董事會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文劍平、劉振國、陳亦力、周念云在與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轉讓時曾作出業績承諾補償約定。而2021年公司的業績低于該約定,觸發業績補償義務,需補償約10.04億元。不過,彼時整個產業對賭失敗的案例還不多,一年也聽不到幾起。
進入2024年以來,對賭失敗的傳聞開始塵囂甚上,隔三差五就會聽到一起。
3月23日,深高速發布2023年年報,根據初步審計結果,預計藍德環保2023年全年虧損1億元左右,“無法完成業績承諾目標”。原來,藍德環保是一家有機垃圾處理企業,2020年1月被深高速收購,當時,原股東曾經承諾:在2020、2021、2022、2023四年的業績承諾期內,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幣0.3億元、人民幣0.8億元、人民幣1.1億元和人民幣1.4億元,且業績承諾期累計實現的歸母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3.6億元。
不過,收購完成后,除了第一年完成業績承諾外,2021、2022和2023年,藍德環保連續三年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0.95億元、1.4億元和1.30億元。為此,圍繞對賭補償,雙方進行了多輪訴訟。先是業績承諾方將所持有的藍德環保2,264萬股過戶給深高速環境作為補償,但隨后又改口要求其應承擔業績補償責任的比例由33%變更成1%,并要求深高速返還股權。
藍德環保的案件還沒結束,廣泰源的案件又爆發出來了。2024年4月,同樣是因為連續兩年未能完成業績承諾,廣泰源股東楊家軍需補償金額約2.77億元。截至4月24日,這筆業績補償款已經支付完成,雙方沒有像藍德環保的案例那樣扯皮,倒是非常痛快。
時間來到7月,碧桂園服務又發布公告稱,因其收購的環衛公司福建東飛未能完成業績承諾,所以將以股權轉讓的形式進行補償。通過補償,碧桂園服務對福建東飛的持股比例提升至67.5%。
12月10日,潤邦股份又披露,公司近日就與業績補償義務人王春山的合同糾紛向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已獲受理,要求對方支付2023年度業績補償款。
這起案件,也是涉及到2019年2月潤邦股份收購的湖北中油優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油環保”)73.36%股權。彼時,原股東王春山也曾經承諾,標的公司于2019年-2023年度的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億元、5000萬元、1.6億元、1.9億元、2.18億元。
這還沒完,今年1月3日,世茂服務還發布公告,擬以8315.9萬元的價格收購世路源剩余33%股權。交易完成后,世路源成為世茂服務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這筆并購,起因也是2021年4月的一次轉讓。世路源原股東方曾經承諾,世路源2021年、2022年、2023年凈利分別不低于6120.8萬元、6509.3萬元、7485.7萬元,同時2021年年度收入不低于5.66億元,整個業績承諾期間收入合計不低于19.65億元。
最終,世路源未能完成承諾目標,業績反而大幅下滑。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虧損,虧損凈額分別為3431萬元和5366萬元。
總之,2024年以來,環保產業已至少有藍德環保、廣泰源、福建東飛、中油環保、世路源、湖北暄立等6家企業的原股東對賭失敗,觸發業績補償條款。這種情況,在以前也是不多見的。
3 半數環保上市公司營收下滑,行業整體進入瓶頸期
環保產業對賭失敗的案例為啥比以前多了?與行業的大形勢有關。
過去幾年,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環保產業整體形勢都不甚樂觀,幾乎半數以上的企業都遭遇到了增長瓶頸。例如,2022年年報季,“環保圈”統計了190家在A股、港股和新加坡上市的環保企業年報,結果發現,190家企業中,有93家營業收入負增長,占比48.95%;124家歸母凈利潤負增長,占比達65.26%。也就是說,過去一年,有近五成環保上市公司營收下滑,六成多環保上市公司凈利潤下降。
正因為如此,所以光大環境執行董事、副總裁胡延國曾公開表示,環保企業現在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今年環保上市公司的報表都非常難看,歷史性地第一次出現這么大的下滑。
到了2023年,情況并未明顯好轉,反而還進一步惡化。“環保圈”統計了214家環保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數據,結果發現,營收減少的企業有113家,占比52.80%;而凈利潤減少的則有114家,占比53.27%。這意味著,2023年,有五成多環保上市公司營收下滑,五成多環保上市公司凈利潤下降。這一成績,比2022年進一步惡化,營收下滑的幅度進一步拉大,從48.95%擴大到52.80%,增加了近4個百分點。
瀚藍環境就在年報中示,2023年,公司固廢工程業務收入規模下降導致營業收入下降,影響約12億元。
當然,行業大形勢是一方面,上面提到的那些對賭失敗的案例,其無法完成業績承諾或許也與公司經營有關。在世路源的案例中,世茂服務就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咎于原控制人管理不當。其在公告中表示,收購事項完成后,世路源繼續由原控制人管理。但由于原控制人的個人財務問題及接受個人事務調查,導致其一直無專注于管理及發展目標公司,最終使得世路源2022年及2023年的業績大幅下滑。
總之,對賭失敗,既有行業整體低迷的因素,也有公司管理不善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環保行業已經告別了過去那種“高歌猛進”的階段,進入到增長乏力的瓶頸期,這無疑是導致很多公司未能完成業績承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來,環保企業股東轉讓股權時,如果再要簽訂業績對賭協議,就要多掂量一下了。
原標題:一大波環保企業,對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