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簡介
新余市渝水區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是正合公司在新余市渝水區為探索畜禽糞污整縣推進第三方集中資源化利用,創立的“N2N”區域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該模式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整合產業鏈上游“N”個規模畜禽養殖企業的糞污和病死畜禽資源,通過“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和“農業有機肥制取中心”兩大核心平臺,向產業鏈下游“N”個種植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有機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恢復種植生態系統,形成區域性的綠色生態循環農業。
在“N2N”模式基礎上,以農業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立足第三方集中處置服務模式,延伸帶動其它城鄉有機廢棄物的處置,包括農作物秸稈類、畜禽養殖廢棄物、農副產品加工廢棄物和農村生活類有機廢棄物等,建立整縣推進的縣域“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構建“共建、共管、共贏”的開放平臺,一攬子解決區域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助推畜禽養殖業和生態種植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第三方全量化集中處理和四聯單監管機制。按市場規律全量化收集具備合作條件的養殖企業(要求TS濃度6%以上,pH值在6.0-8.0之間)所產生的全部廢棄物,即糞污和病死畜禽等,進行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養殖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同時建立可追溯的車輛行駛軌跡和數字監管平臺,實行四聯單糞污收集聯動(農業、環保、豬場、處理中心)機制,政府部門只需監督集中處理場的收集數據就可掌握所有養殖信息。構建政府、養殖場、第三方處理企業共管共贏,形成受益者付費長效機制。
二是建設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通過建立運輸合作社,通過商業化運作,構建完整的秸稈、畜禽糞污、生活糞污和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收儲運體系,包含運輸車輛、收儲運數字監管體系,地磅和洗消烘設施等。
三是建設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通過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含水率高于85%的農業有機廢棄物,比如養殖糞污和農村廁所糞污等,抽吸至密閉糞污車并運輸至農廢中心無害化處理,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主要以大型沼氣工程為核心,進行厭氧發酵處理,生產沼氣和沼肥。
四是建設農業有機肥制取中心。含水率低于85%的廢棄物,比如固態養殖糞渣或干鮮糞、農副產品加工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等,直接進入有機肥生產中心,結合沼氣工程中產生的沼渣,添加功能菌劑,通過好氧發酵腐熟后,生產相應的各類專用商品有機肥等。
五是建設種養結合示范工程。結合縣域內種植結構,建立運輸和施肥合作社體系,發展村集體經濟,充分利用和精準化實施沼液肥,在農作物聚集處建設田間儲液池和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發展生態種植。修復受污染耕地、尾礦地、荒地、宜林地等非耕邊際土地,推動草食畜牧業發展。
(二)取得成效
一是解決區域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新余市渝水區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徹底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廢棄物、農村廁所糞污和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問題,宜氣則氣、宜肥則肥,實現廢棄物綜合資源化利用;同時,可以連帶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重金屬修復、廢棄地修復、農膜再利用和耕地質量提升等,減少區域內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實現農業產業生態化。
二是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阻礙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糞污水的環保問題,農廢中心的建設對于縣域關于中央廚房、養殖加工一體和養殖全產業鏈等項目招商引資或養殖產業發展提供了環保保障,同時循環農業的發展,能降低種植業肥料的投入成本,促進縣域生態種植蓬勃發展。促進區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縣域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新余市渝水區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運營過程中,農業廢棄物的收儲運、有機肥的加工、沼液肥的施用和商品有機肥的施用等需要大量人工,通常農業的事情交給農民,采用“核心管理團隊+合作社”的模式符合國情和現狀,直接帶動合作社5個以上,帶動農戶500戶以上,為農業農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為養殖戶、種植戶及收集運輸環節增加經濟收入。
四是為縣域內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環保兜底。實現養殖場專心搞養殖,畜禽養殖廢棄物交由第三方公司專業團隊負責,節省養殖場環保設施投資費用和運營費用;通過數字化監管,便于養殖場、第三方公司、農業部門和環保部門等四方聯動及全程監管,減輕政府負擔,農廢中心的建設,為縣域內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環保兜底。
綜上所述,新余市渝水區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實現了沼氣向羅坊鎮集鎮6000余戶居民日常供氣,并可年發電3000萬度,年處理養殖廢棄物60萬噸、病死豬10萬頭,生產固態商品肥5萬噸,液態肥58萬噸,可實現全區各類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三、推廣價值
新余市渝水區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的成功實踐,在區域行業乃至全國范圍內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不僅解決了區域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通過農業廢棄物無害化及資源化利用,助推畜禽養殖業和生態種植業的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為農業廢棄物探索出了一條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路徑,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該案例的成功經驗,包括集成創新的養殖廢棄物源頭減量、收儲運過程數字化管理、集中無害化處置與高值產品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等關鍵技術和典型做法,均可在其他城市和地區進行復制和推廣,推動“無廢城市”的建設,共建生態文明社會。
供稿:廳固體處
編輯:朱桐
校對:許行格
審簽:李晨明
原標題:無廢城市建設|新余渝水區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創新“N2N”綠色循環農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