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上市公司名稱“去環保”,又有新案例。
3月17日晚間,天源環保發布公告,擬將公司名稱由“武漢天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武漢天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也從“天源環保”變更為“武漢天源”,證券代碼不變。
事實上,這已是2024年7月以來的第7起“去環保”案例了。去年下半年,整個行業先后有盛劍環境、美晨生態、路德環境、中金環境、朗坤環境、同興環保等6家上市公司去掉了名稱中的“生態”“環境”或“環保”兩個字。
有意思的是,這些改了名的環保企業,很多2024年的業績都出現增長,“去環保”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1 從“天源環保”到“武漢天源”,體現“環保+能源”雙主業格局
3月17日,天源環保發布公告,正式官宣了公司更名的事,他們也由此成為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內第7家“去環保”的企業。“天源環保”變成了“武漢天源”,究竟是什么原因?根據公司自己的解釋,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滿足因公司主營業務變化帶來的經營發展需要,配合公司的戰略規劃實施,體現公司“環保+能源”雙主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公司需建立企業集團化的運營管理體系,更好地促進公司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天源環保的主業不再只有環保一個了,能源現在也成了他們的主業。為了體現“環保+能源”的新格局,他們才把公司名稱從環保色彩濃郁的“天源環保”改成了相對中性的“武漢天源”。
公司2024年年報也顯示,過去一年,天源環保在風、光、儲、充業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不但承接了總投資30.2億元的“新疆建設兵團兵地融合一期1GW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公司首個1MW分布式光伏發電商用項目也在鹿寨污水處理廠正式投用并發電。此外,在智能超充業務上,公司還加速建設與華為合作的“武漢智能超充綜合服務樣板站”,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武漢地區具有標志性的液冷大型樣板超充站。
不過,在各項業務對總營收的貢獻方面,綠色能源目前還未能成為氣候。
2024年,水環境治理為天源環保貢獻了40.24%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8.21%;固體廢棄物處置及資源再生貢獻59.60%,同比上升81.23%;其他業務貢獻0.16%;綠色能源貢獻金額約2.9萬元,占比接近0%。
雖然綠色能源的貢獻微乎其微,但相比2023年同期,這項業務正在穩步增長。天源環保董事長黃開明此前也在《證券市場周刊》留言稱,公司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不僅在傳統水務和
固廢處理領域保持穩健運營,還成功跨界到了綠色能源領域,如“風光儲氫”等
新能源業務,形成了環保與綠色能源雙主業并進的格局。
2 盛劍環境、美晨生態、同興環保,半年之內6家企業“去環保”
像天源環保這樣,把名稱中的“環保”兩個字去掉,目前在行業內已是屢見不鮮。
去年7月,盛劍環境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中文全稱由“上海盛劍環境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盛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盛劍環境”變成了“盛劍科技”。
之所以更名,是因為近年來,公司聚焦半導體附屬裝備及核心零部件、電子化學品材料的研發攻關、創新應用,在研發驗證、機型升級、市場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前公司全稱中的“環境”“系統”已不能準確描述和涵蓋公司當前部分業務。
8月13日,美晨生態也公告稱,公司名稱將由“山東美晨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山東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則由“美晨生態”變更為“美晨科技”。改名的原因,是公司主營業務已發生變化,為了使公司名稱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公司的業務結構及未來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價值,所以決定對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進行變更。
10月25日,路德環境宣布,公司中文名稱由“路德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路德生物環??萍脊煞萦邢薰?rdquo;,但證券簡稱不變。理由是近年來,隨著白酒糟生物發酵飼料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此次更名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凸顯其在生物環保領域的專業特點。
10月30日,中金環境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吸收合并全資子公司南方泵業,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名稱也將變更為“南方泵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變為“南方泵業”。
僅僅過了一天,10月31日,朗坤環境又宣布,擬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深圳市朗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朗坤環境”暫時不變。
最近的一起,則是12月26日,同興環保將證券簡稱更名為了“同興科技”。據了解,該公司深耕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傳統業務多年,但近年來煙氣治理工程業務營收持續下滑,公司則積極拓展降碳業務板塊,形成了非電行業煙氣治理業務、碳捕集業務和新能源業務“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
總而言之,從去年7月份開始,環保行業掀起了一輪“去環保”大潮。半年之內,已先后有盛劍環境、美晨生態、路德環境、中金環境、朗坤環境、同興環保等6家企業去掉了名稱中的“生態”“環境”或“環保”兩個字。
3 換名如換刀?7家改名公司5家業績增長
有意思的是,這些改了名的環保企業,很多業績都發生了“逆襲”。
就拿剛剛改名的天源環保為例,更名同一天,他們也發布了2024年的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8,531.8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324.28萬元,也較上年同期增長17.87%。
還有同興環保,去年12月26日改名后,今年1月16日發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270.77萬元-4,083.43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8.05%-59.86%。
再看看美晨生態,去年8月13日改名,今年1月21日發布業績預告,雖然2024年凈利潤預計仍虧損43,000萬元至53,000萬元,但相較于上一年已經有所改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公司對外轉讓了園林部分資產,對整體業績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
唯一不太好的是路德環境,業績快報顯示,他們2024年度的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了19.65%,歸母凈利潤也虧損了5693.19萬元,由盈轉虧。剩下的3家公司,截至目前都還沒有發布年報、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但從去年三季報的情況看,有的已呈現出上升勢頭。
比如中金環境,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2.52億元,同比增長了16.63%。還有朗坤環境,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長7.98%,凈利潤也增長了29.66%。這兩家企業,如果2024年年報出現增長,應該并不意外。
只有盛劍環境,三季報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7.34%,歸母凈利潤也同比下降7.93%。
總的來看,環保公司“去環保”之后,似乎還是業績上漲的多一些。7家公司中,天源環保、同興環保、美晨生態、中金環境、朗坤環境都有所增長,只有路德環境和盛劍環境出現下滑。
或許,正是改名所體現出來的公司業務結構轉型、主業重新聚焦,才是這些企業業績增長的真正原因。
原標題:換名如換刀?“去環保”之后,業績果然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