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水務局發布關于推進《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25)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供水企業要根據水廠設施設備情況、凈水工藝能力及水質管理目標,嚴格管控凈水工藝全過程水質。原水進廠前采用次氯酸鈉預氧化工藝時,應對進廠原水中的消毒副產物進行檢驗與控制;采用臭氧-生物
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時,應根據進廠原水水質科學控制臭氧投加量,根據水廠凈水工藝、管網輸配距離、中途泵站加氯情況和季節變化等因素科學確定出廠水消毒劑余量。
下面是原文↓
上海市水務局關于推進《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25)實施工作的通知
滬水務〔2025〕141號
各區水務局,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各供水企業:
上海市地方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25)(以下簡稱“地標”)將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實施。為全面貫徹落實地標,推動供水行業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供水安全,現結合本市供水行業實際情況,就相關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強學習宣貫,提升技能水平
地標共有水質指標102項,包括常規指標48項,擴展指標54項。與國標(GB5749-2022)97項指標相比,增加了亞硝酸鹽(以氮計)、總有機碳、亞硝基二甲胺、溴化物和碘化物等5項指標,從嚴管控菌落總數、渾濁度、三鹵甲烷等38項指標。此外地標還包括35項參考指標。各供水企業要深刻認識地標對保障上海供水安全的重要意義,開展水廠凈水工藝和供水全流程水質達標能力復核,組織開展地標學習宣貫活動,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技術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能力建設,提升檢測水平
各供水企業要對照地標要求,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檢測水平,保障地標順利實施。對于地標中的總有機碳、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等新增的常規指標,要按照地標要求每月開展檢測工作。對于地標中的亞硝基二甲胺、溴化物和碘化物等新增的擴展指標,要制定水質檢測方案,定期開展檢測工作。對于地標中的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抗生素等參考指標,供水行業相關單位要加快研究建立檢測方法并落實檢測工作。
三、加強工藝管控,科學確定參數
各供水企業要根據水廠設施設備情況、凈水工藝能力及水質管理目標,嚴格管控凈水工藝全過程水質。原水進廠前采用次氯酸鈉預氧化工藝時,應對進廠原水中的消毒副產物進行檢驗與控制;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時,應根據進廠原水水質科學控制臭氧投加量,根據水廠凈水工藝、管網輸配距離、中途泵站加氯情況和季節變化等因素科學確定出廠水消毒劑余量。
四、加強末端保障,完善應急響應
各供水企業要對照地標進一步完善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全流程水質保障,要把保障末端用戶龍頭水水質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要根據水廠規模和服務人口合理設置用戶龍頭水采樣點。要全力做好已接管的二次供水設施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及時研究、認真分析、閉環處置供水區域內用戶反映的供水水質問題。
五、加強科技賦能,完善信息公開
各供水企業要按照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工作要求,加強科技賦能與應用,進一步完善供水水質信息公開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確保供水水質檢測數據完整、準確接入供水水質保障平臺;要學習國內外城市供水水質信息公開的先進經驗與做法,逐步推進人工采樣點和在線監測點水質信息的數字化工作。
六、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
各區水務局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行業指導,把推進地標工作與水廠規范化評估、供水水質抽樣檢查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及時發現問題,認真整改落實。各供水企業要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以貫徹地標為契機,不斷完善內部管控制度,持續推進水廠工藝升級改造、老舊供水管網改造、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接管,持續推進供水智能化管理水平,保障供水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要進一步完善各項應急預案,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增強供水系統韌性。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務局
2025年4月9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