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回顧和展望
2013-01-22 09:27:55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節能環保閱讀量:8892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后,我國節能服務產業便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此后,國家相繼出臺了多個支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技術扶持政策,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加快節能減排工作進程。2012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15日在京開幕。當日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已達16
hbzhan內容導讀: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后,我國節能服務產業便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此后,國家相繼出臺了多個支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技術扶持政策,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加快節能減排工作進程。2012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15日在京開幕。當日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已達1653億元,比2011年增長32.24%。
《報告》還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4175家,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備案節能服務公司2339家。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1年412.43億元增長到557.65億元,增長35.21%。全年實現節能達1828.36萬噸標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570.9萬噸。《報告》對國內節能服務企業進行了分析,現階段節能服務企業產值超過10億元的有6家,超過5億元的有18家,超過1億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資超過5億元的12家,超過1億元的有46家。目前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面臨挑戰,其中區域發展依舊不均衡,差距明顯。從地區分布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貢獻率分別為59.2%、26.7%、14.1%。
無論是依稀可見龍尾的2012,還是初露頭角銀蛇的2013,對于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奮斗在節能減排線的節能服務人,都有著不同凡響的重要意義。2012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2,瑪雅人世界末日的預言變成了傳說,12月21日之后的世界伴隨著四處傳播的正能量,開始邁入新的紀元。
2012,氣候大會在迷人的多哈如期召開,后一分鐘傳出的消息盡管讓人期待已久卻還是令人欣喜:低碳綠色成為時代的主流,不可阻擋。
2012,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文件中被賦予了的高度和鮮明的時代印記。的聲音如洪鐘一般至今仍在耳邊回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12,對于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的節能服務產業來說,是令人難忘的一年,也是令人回味,發人思考,催人奮進的一年。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各項扶持政策的引導下,在全體節能服務人的努力奮斗下,節能服務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機制,出現了許多令人欣喜的新景象,開創了節能服務產業的新局面。
這一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定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指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的理論,對節能服務的發展創造了的發展契機。這一年,我國節能減排的力度進一步加大。2012年,發布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工業、建筑、交通等一系列行業節能減排規劃,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指標,為節能服務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這一年,國家各項扶持優惠政策開始貫徹落實,財政獎勵資金、稅收優惠政策給節能服務公司錦上添花,合同能源管理從一種市場化節能機制的推廣上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金融資本由全面關注到真正投入,合同能源管理股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意味著資本市場對這一商業模式的認可和接受,隨著銀監會綠色信貸指引的發布,各個銀行紛紛行動起來,開發了針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開發的新興金融產品,使得節能服務公司打破資金瓶頸成為可能,基金、風投、租賃、擔保、債券,各類社會資金形式大舉進入節能服務產業,讓節能服務這一新興產業如虎添翼;這一年,節能技術創新、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給快速發展中的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發改委第五批節能產品推廣目錄發布,工信部重點節能產品推廣,財政部繼續加大節能惠民產品推廣,都為節能技術產品推廣營造了好的環境,節能服務公司商務模式的創新也促使這一新興科技服務業真正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先鋒,成為節能減排有力的抓手。
這一年,大型國企、重點用能單位積極響應號召,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跨國公司、外國企業紛紛進駐中國節能市場,帶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技術和方案,也讓產業成分變得更加豐滿,產業結構更加趨于合理,行業內部各種形式的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剝離轉型、上市發債等,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手,合作共贏,使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成為必然;這一年,節能服務體系建設和節能服務公司發展齊頭并進,行業標準、測量驗證、交易評估、咨詢研究等各類機構應運而生,順勢前行,行業協會精心搭建發揮公共服務平臺,共同為節能服務產業的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2012年,是節能服務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年,是節能服務產業具有創新進取的一年,是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全國節能服務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為加快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腳踏實地、不畏艱難、勇于創新、奮力拼搏。在經濟下滑、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節能服務產業隊伍穩步增長。據EMCA統計,截止2012年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4175家,從業人員突破40萬人,達到43.5萬人。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備案節能服務公司2339家。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2011年1250.26億元增長到1653.37億元,增長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1年412.43億元增長到557.65億元,增長35.21%,實現的節能量達到1828.36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570.9萬噸。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節能產業發展,陸續出臺了推進節能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為節能產業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但是我國節能產業在發展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當中國能源網編輯問及2013年我國節能產業發展的重心時,戴彥德表示,2013年節能產業發展的重點還是主要在節能技術和裝備產業方面。
節能減排,任重道遠;節能減排,功在當代,利在子孫,讓我們在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精神的指引下,緊緊圍繞著“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的要求,樹立全局觀念、競爭意識、憂患意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務品質,在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將節能服務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節能環保產業中具市場化、具成長性、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朝陽行業。
-
中材節能: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760.24萬元,同比下降94.7%
2024年,中材節能實現營業收入為23.24億元,同比減少24.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60.24萬元,同比減少94.70%。
節能環保清潔能源 2025-04-02 14:56:11
-
30億元!首只省屬企業產業專項基金——江蘇省節能環保戰新產業基金成功設立
江蘇首只省屬企業產業專項基金——江蘇省節能環保戰新產業基金(有限合伙)注冊成立,總規模30億元,重點投資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新型廢舊物資回收循環利用、新興環保服務以及省環保集團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和綠色產業兩大主業相關方向。
節能環保再生資源 2025-03-14 09:38:36
-
@環保人,2025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薦工作啟動啦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薦和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復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數量不超過8個,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數量不超過2個。
節能環保環保發展 2025-03-05 09:40:07
-
江蘇: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2萬億元左右
《江蘇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若干政策舉措》近日印發,明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2萬億元左右,打造一批零碳工廠和園區。
節能環保環保裝備 2025-03-01 11:36:03
-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新《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將重點增加節能環保等條目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負責人華中表示,將盡快按程序出臺2025年版鼓勵目錄。新目錄將重點增加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條目,同時也鼓勵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節能環保環保投資 2025-02-21 09:07:56
-
中國石化與中國節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今日,中國石化與中國節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聚焦綠色高質量發展,在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全面深化合作。
節能環保清潔能源 2025-02-08 11:19:40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