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首創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15
86-010-64689035
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5周年成果發布會在新大都園區舉行
閱讀:594發布時間:2022-3-17

10月18日,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5周年成果發布會暨環保集團—北京建筑大學校企合作簽約會在新大都園區舉行,并發布了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簡稱中荷中心)一期技術成果,進行了二期合作備忘錄簽署。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北京建筑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校長張大玉,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高偉,集團黨委副書記、環保集團董事長劉永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張萌,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伏京出席本次發布會。
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是由環保集團、北京建筑大學與荷蘭與工程院雙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于2016年在北京共同發起成立的,首期建設期五年(2016~2021年),旨在將的污水處理技術移植中國市場,并實現工程化應用和產業化推廣。
中荷中心自成立以來,三方緊密合作,形成了以Markvan Loosdrecht教授為“頭雁”的一支高水平學術研究、高技能工程應用隊伍,開創了 “學術國際化、技術社會化”的嶄新產學研模式,在多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已陸續研發出可以直接應用的工程技術4項:CREATE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污水處理廠數字化建模和智慧運營管控平臺、側流磷回收強化生物生物除磷技術、污水廠碳足跡核算技術等。
環保集團吳遠遠博士作為中荷中心代表進行了技術內核的發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REATE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是污水處理革命性技術,實現從污染物去除到資源回收理念革命性轉變。5年間,好氧顆粒污泥(CREATE®)完成了從小試、中試到工程示范,該技術大大降低占地面積超過50%,運營成本節約超過20%,資源消耗大幅度降低符合雙碳技術路線。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南水北調源頭——丹江所在地河南淅川縣,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人居環境改善做出重要貢獻。
此外,借鑒荷蘭成熟的智慧水務體系實踐經驗,充分利用環保集團多種業務類型的優勢,將生物模型技術與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技術相結合,自主研發“基于生物模型的污水處理廠智慧運營管控平臺”,并在市場快速推廣應用。2019年,中—荷中心前瞻性提出構建污水處理廠碳足跡核算的構想,并專門立項開展研發工作,目前已開發出可以根據水質、水量以及工藝計算的碳足跡核算軟件,并于環保集團多個項目落地應用,為污水處理廠實現“雙碳”目標厘清了路徑,成為款污水處理碳核算工具。
在學術研究方面,中—荷中心在國內外共發表學術論文達百篇以上,其中在學術期刊《Water Research》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36篇。
環保集團總經理李伏京代表公司做環保集團-北京建筑大學校企合作內容發布。他表示,未來,除中荷中心外,環保集團與北京建筑大學還將成立“北京節能減排與城鄉可持續發展省部共建國家協同創新中心”,以應對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新業務。打通環保集團在水、固、氣、能領域的工程技術需求與北京建筑大學各個研究團隊之間的壁壘,凝結成一個技術和需求“準確對接”“互相吻合”的平臺。依托“兩個中心”,環保集團和北京建筑大學將開啟未來5年甚至10年的合作規劃,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走自主創新道路。
集團黨委副書記,環保集團董事長劉永政表示,中-荷中心是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成立,是北京市教委批準的“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環保集團、北京建筑大學的成功合作離不開北京市各級的關心與關懷。三方的緊密合作凝結出諸多“革命性”的技術成果,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污水廠碳足跡核算平臺等每一項研究都是“擲地有聲”,在行業里豎起了“自主創新、開放合作、發展”的大旗。未來5年,環保集團會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才投入、加強示范應用項目投入,將中荷中心打造成行業“者”。在中荷中心的基礎上,環保集團和北京建筑大學還將開展多領域、多維度的系列化校企合作,打造一個開放的“產、學、研、用”平臺,共同面對行業挑戰、社會挑戰。未來五年,環保將與北京建筑大學加深合作,攜手為北京市的引智工程、高精尖中心建設工程,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工作貢獻力量。
北京首創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產品:固廢處理領域,固廢處理領域,土壤修復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Copyright(C) http://www.hezeb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